周一正午,于驕陽似火里奔走在梧州的街巷,同友人共食一盅“豬肚雞”,大汗淋漓,無限暢爽。
“豬肚雞”又名“鳳凰投胎”,屬滋補(bǔ)藥膳。倒不是因為什么特殊的原因,促使我必須在這樣一個熱氣焦躁的時分,頂著迎面而來40攝氏度的氣流,坐在一個沒有空調(diào)的房間里大快朵頤。
無非為了“吃”,如此而已。
“吃”之于我是一種人生的極樂之境。感嘆人間之苦,品味生之煙火,于口腹之間品味百味百態(tài)。
我一度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慶幸,前者源于民族的榮譽(yù)感和氣節(jié),后者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祖國的地大物博,美食文化源遠(yuǎn)流長。
雖然愛吃,我卻叫不出幾個美食家的名字,也真真感激這些“名人”通過自己的方式讓美食走進(jìn)普通民眾的眼中,再到心里。讓諸如我類可以在慨嘆世間艱辛之時,多了一些螻蟻之樂。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小小的野炊之趣,簡單的酒菜之樂,難怪蘇軾大喊一聲“人間至味是清歡”,想來美食既是那心靈的救贖,更是那人間詩意的源泉。
我是一個對美食有著愛慕之心的人,暫且稱作“吃貨”,我曾一度一周連續(xù)五天犧牲中午休息的時間,游走在街頭巷尾,在這個城市的煙火中激活我的胃,也曾一度在月光升騰之時找尋那深巷中隱藏在藹藹夜色后的柴火炊煙。
真的,對于吃貨來說,最為熱衷的永遠(yuǎn)是碗里的一切,通過不同美食的味蕾碰撞,去感受食物的靈性和氣息,對于食物的搭配懷著有容乃大的氣度,不去評價,不去計較,只是靜靜地,品味食物帶來的溫暖。
人間至味是清歡,我喜歡人間的煙火氣,喜歡靜坐在一角,讓食物的香氣在面前輕輕飄過,無論在孤獨(dú)還是喧鬧時,珍惜每次享受美食的過程,讓糾纏在舌尖的美味,轉(zhuǎn)化成心間的滋味,回味悠長......
(張素娟)